军旅人生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军旅人生
高海华两次出征抗震救灾战场
中广网 2010-05-25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第二炮兵某部政治部高海华主任在玉树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张建刚摄
中广网北京5月25日消息(记者谭淑惠 陈寿富)今天上午,记者电话采访了两次率领部队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第二炮兵驻青海某部政治部主任高海华。高海华13岁当兵入伍,从江南水乡到大山深处的第二炮兵工程部队,历任排长、政治指导员、科长、团政委,某工程技术总队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职。回顾军旅生涯,有着41年兵龄的高海华对自己9年士兵的生活记忆犹新。
高海华:就在那儿当战士开始,一直到最后当到这个工程技术总队的政治委员,这个期间一共是38年。从当兵开始一直到能够成长起来,我收益最大的应该还在当战士期间,长期与这些苦累险啊、伤残亡啊打交道,常年驻扎在山沟里面,从不太能够吃苦发展到最后,我们经历得多了,吃得苦多了。所以,工程部队的这些很多好的一些传统,一些好的作风,慢慢慢慢地影响到我了。因为原先我们本身也是一个,因为城市里来的一个孩子,当战士以后,到的是最偏远地区,山沟里面去施工。我当了9年战士,应该准确的说8年多的战士,光当战士士兵就当了8年多,9年吧,70年,一直到79年才提的干部。
2008年5月15日,在北川职业中学现场组织官兵营救被埋在废墟下的学生,当高海华同志高喊谁自愿进入废墟时,所有官兵都举起手
记者:您刚才说的这么多经历,其实您真正提干了,就基本上是开始改革开放了,就是之后的这个30年的时间,就是你提干了以后这30年,其实我们国家变化得非常多,就是军队变化也挺大,您刚才也说,您在那个部队,技术部队,也非常艰苦,之后的这30年,其实我觉得可能更重要一些,就是面对外面的诱惑很多啊,你这个又是江苏人,江南人,属于是这样的一个又是城市兵,就是很可能会受到这些影响,您是怎么来面对这些的呢?
高海华:我们当时中间有一段时间,那是外边的世界太精彩了,自己也不是说没有动摇过,也是确实想走,想转业。一个本身我们是在江南水乡嘛,应该说各方面,家里的条件包括社会的环境都比在部队强得多。每一次也都是组织上的一些挽留,组织上的一些教育,使自己慢慢坚定下来的。因为大家都在那儿吃苦,大家都在那儿远离家乡,都在大山深处搞一些国防工程,所以,要苦大家一起苦。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了,反而呢越到最后,就觉得担子越来越重了,压力越来越大了,而且,觉得责任对于我们来说就更加的,好象有一种使命感和意识在里边,一些信念在里面支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