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新干线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防新干线
国防有约:专访感动非洲的中国维和军人张勇
中广网 2010-07-14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访两次赴苏丹维和的中国军人、济南军区联勤部分部部长张勇
张勇和苏丹瓦乌的孩子们在一起
张勇,现任济南军区联勤某分部部长。他两次带队赴苏丹瓦乌执行维和任务,创造了中国军队参加国际维和史上多项第一,两次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和“特别贡献奖”,两次荣立二等功,被国防部表彰为全军维和工作先进个人。张勇也是中国维和一线部队职务最高、在任时间最长的军人。
2009年11月12日,张勇获得“第二届中非友好贡献奖”,被中非友好协会评为“感动非洲的10位中国人”之一。今天的《国防有约》,我们就走近这位感动非洲的中国军人。
2006年5月,根据联合国决议,我国首次向苏丹瓦乌地区派驻维和部队,这也是济南军区组建的首支维和部队,张勇担任赴苏丹维和部队指挥部主任兼运输大队大队长。
2006年5月26日,张勇和济南军区首批维和队员们一起飞赴苏丹南部瓦乌地区执行维和任务。
苏丹四处都是红土地,天空湛蓝,灌木丛生,然而,由于多年的战火,墙壁布满弹痕,衣不遮体的孩子,皮包骨头的老人,持枪游逛的男子在苏丹南部地区随处可见。
由于苏丹久经战乱,道路不通,中国维和部队的物资长时间不能送达,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刚刚踏上非洲大陆就面临着无米无菜的生活考验。中国首批赴苏丹维和部队指挥部主任兼运输大队大队长张勇。
张勇:可以说我们第一批是比较难的,因为我们第一批承担着要建设营区,开辟我们生活工作的场地,所以我们在家准备的时候,尽量地想全,尽量地把它做到最好,到任务区以后,能够满足我们工作生活需要。我们的物资是从青岛港经过20多天的运输,多肯尼亚的蒙巴萨,然后又从肯尼亚的蒙巴萨通过陆路运输到我们任务区瓦乌,由于苏丹多年的战乱,特别是苏丹南部,它根本没有路,所以说我们的物资到了蒙巴萨运到瓦乌经过了两、三个月,他没有路,当地老百姓给我们运输,他是现把路开出来,然后运到我们这儿。这样时间比较长,我们在集装箱的食品遇高温都坏了,由于颠簸,我们的发电机,我们的水处理设备都损坏了,特别是水处理设备,损失得非常严重。我们三个分队带着四个水处理设备全部损坏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们就是四台水处理设备我们拼装了一个,拼装成一个水处理设备,但是还不能长时间地工作,所以我们就是,一个是节约用水,做饭的水、喝的水是用水处理设备处理过的,其他的生活用水全部都是用河里的水。那个水都是发黄啊,发黄,水里头都看到有小虫子,喝水那时候非常节约,当时我们就是用矿泉水瓶子一个人给一瓶水一天,但那样还是够喝的,大家都非常自觉,非常节约,而且都互相地帮助,互相帮助。食品当时也是第一批吧,联合国的供应渠道也不畅通,应该是20天接供,但事实上他没有接供,就是供一些食品也是一些过期的、发霉的,蒸出的馒头都像窝头一样那么黑,邦邦硬,我那个时候没有辣椒我是吃不下去,当然也没有菜,我们带着十缸咸菜。